就愛看電影

目前分類:台灣電影是什麼 (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電影的範疇可能很廣,而我個人對台灣電影的想法是導演和重要演員必須是台灣人,這樣才會對台灣社會、文化、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因為台灣的歷史很複雜,如果不是台灣人,可能沒辦法很了解其中的演變、關係或背景。再者,劇本的編寫人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邊寫劇本的或許不一定要是台灣人,但寫完一定要讓導演過目、和修改,畢竟演員演出時是依據劇本的內容,劇本內容包括了一些小細節,像是台灣人的語氣、方言、思考邏輯……等。重要演員必須是台灣人的主要因素是,他們演出時講話的腔調、肢體動作、詮釋方法才會有台灣人的味道,自然又不做作的表現,才會讓觀看的民眾心理自然驚嘆到:啊,就是這味!最後,既然是台灣電影,電影的素材就必須主要建築在台灣的地理、歷史、生活環境或生活樣貌上。


普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認為國家電影的重要意義與特色在於:

              第一:國族歷史的傳播與強化國族,這點在台灣早期非常的顯著,要與中國大陸分隔(多政治政策,如梅花)。早期台灣電影受政治的影響及約束,到了台灣新電影時才有顯現比較完整的社會、歷史、文化主體性,例如悲情城市,以二二八為背景,強化台灣人的自我認同。

大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在論述我對台灣電影的定義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下百度百科(大陸知名搜索網站,類似維基百科)中對台灣電影的定義:“台灣電影乃指台灣地區人民在台灣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普通話發音之電影片。”很顯然,這樣的定義是有所偏頗的,特別是“以普通話發音”這一點,將台語片排除在外,十分讓人不解。

在我看來,台灣電影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上來說,台灣電影應該是由台灣地區的公司或個人投資拍攝,主創人員(導演、編劇等)和演員主要為台灣人民,而且往往以反映台灣生活經驗和地區風貌為主要內容的影片。例如一度成為台灣電影代表的《海角七號》以及後來的《艋舺》、《雞排英雄》等,都很好地反映了台灣獨有的在地經驗。從廣義上來說,台灣電影在不同場合則可以有不同的定義,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是指由台灣導演拍攝的電影。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是非常好的一個例子,該片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眾多獎項,在奧斯卡官方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它作為最佳外語片所顯示的地區是台灣,而它的主要演員、編劇、出品公司、發行公司等均不是來自台灣,劇情也與台灣沒有關係,是導演的身份決定了它是一部台灣電影。當然,僅僅以導演身份來確定台灣電影並非萬能,李安的另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斷背山》就很難讓人將之歸入台灣電影。而“有臺味”則是廣義上判斷台灣電影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對於大陸以及台灣以外的其他國家的觀眾來說,如果一部電影使用的是台灣的景色、語言、生活故事,哪怕其製作團隊和台灣並無關係,大家也常常將之歸入台灣電影的範圍。因此,在廣義上論述什麽是台灣電影時,我們還需要根據所用場合結合導演、演員、劇情、製片等因素綜合考慮,再得出比較合理的答案。

lovelight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