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看電影

目前分類:剪接師陳博文影展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之前,我對剪接師的職業是很陌生的,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后知道:剪接師是很專業的職業,需要高度的劇本理解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和心理的能力。不僅如此,必須要非常理解對觀眾的視角和主線以及細緻的塑造環境的成份。他是製造作品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份。

yes8906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觀賞的陳博文師傅的作品是《跳舞時代》,與陳師傅的其他剪接作品《銀簪子》、《紅葉傳奇》一樣,是屬於紀錄片的類型。《跳舞時代》在2003年製作,導演是簡偉斯與郭珍弟,紀錄片內容敘述的是20世紀初台灣日治時代流行歌的演進,以《跳舞時代》這首流行歌帶出當時台灣的社會情況與女性的社會地位,歌詞中的「阮是文明女,東西南北自由志」、「阮只知文明時代,社交愛公開」都是台灣在引進西方新思潮與觀念下,女性逐漸擺脫傳統枷鎖,追求獨立、自由戀愛的最佳寫照。片中還採訪了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流行音樂推手─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老員工,以及當時1930年代知名女歌星愛愛,藉由他們的記憶與口述,帶領觀眾一起回到那段遙遠的黃金歲月。陳師傅在剪接這部作品時,某些段落特別安插了一些類似黑白電影情節的畫面,讓《跳舞時代》除了是一部歷史紀錄片,更多了些老電影的懷舊氛圍。《跳舞時代》由於著重在介紹台灣當時台語流行歌反映的社會現實和女性心聲,一改過去大眾對日治時代台灣受到日本殖民高壓統治的悲慘、黑暗,反而呈現出的是台灣社會在當時由新觀念所產生的活潑鮮明的面貌。


sha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陳博文剪接師的影展作品,我選看的是黑暗之光。原想多談一點片中運鏡方面的心得,但看完後實在太感動於片中的意涵,決定說說自己對於這部片的一些感想。

第一點是由片中可以觀察陳博文師傅擅長快慢鏡的交替運用以及喜好具強烈對比意涵的鏡頭流動,例如片中有一幕,在客廳一群人在嘈雜的交談著,鏡頭帶到的是按摩院老闆獨自一人拖著病軀坐在床沿,更顯哀涼。

kb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幕後去看電影,在陳博文師傅的兩場演講中,我首次從電影剪接的角度去了解一部電影,原本認為剪接師的工作只是將所拍攝的原料去蕪存菁,來使其盡善盡美,但陳師傅用他自己的經驗與他的作品向我們展示剪接師的重要性及多變性,相同的原料,只要透過不同的剪接手法,呈現出來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境與概念,透過剪的技術和接的技巧,陳師傅用他的努力與經驗,堅定他的理想,也讓他在電影剪接的歷史留下輝煌的記錄,並且讓剪接師在電影中豎立了不可動搖的地為。

        在這次陳博文影展中,我看的是由賴聲川導演所編導的舞台劇<暗戀桃花源>,其主要架構是由兩部截然不同的舞台劇所組成的,一喜一悲,一古一今,產生「古今交錯,又悲又喜」的戲劇效果。不同於一般的電影,在舞台劇的剪接上有著其困難度,像是陳師傅在演講中所提及的,時間的掌握,在一些富喜劇效果的場景中,必須留著一點時間,讓觀眾開懷大笑,如果一鏡快速帶過,那喜劇效果便被抹殺掉了,另外舞台劇的演出不同於一般的電影,因為舞台的關係,為了讓觀眾能瞭解其含意,演員的表演動都會以較為誇張的方式來詮釋,所以在電影的剪接上,也得適度的出現特寫的鏡頭來呈現其表演效果。

cryingw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剪接師,雖然並無參與大多的拍攝過程,但卻是在電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一部電影

所呈現出來的氛圍,在剪接師的巧手之下,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Чайковски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末評論是我選擇陳博聞剪接師討論心得。一開始見到他的時候在學校的走道上,當時我還不知道與我擦身而過的竟是鼎鼎大名的剪接師陳博文老師、真是有眼不識泰山。起初,我一直以為一部成功的電影是因為厲害的導演、演技良好的演員、精彩的劇本所構成,我完全沒有考慮到剪接師的莫大付出,而在聽了陳博聞老師的演講後,讓我覺得剪接師甚至可以算是第二個導演了。同學在心得中指出,陳博文老師不只把剪接當工作而是一種創造,還有同學提到一段有趣的話:「導演之於剪接師,導演就像是採購總務,菜買回來後就是剪接師的活兒了,剪接師是大廚」。從社會現實面來看,我覺得剪接師能創作實屬難能可貴,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那個機運去做這樣的事。首先,導演得願意讓你對片子做修整,就算你可以修改會不會因為修改後而票房變差,剪接師相對地也得承受比原本較大的票房壓力,所以不是每個剪接師都能如此”雞婆”地去擦手這件事。我想陳博文老師也許是因為一開此將記錄片剪成電影的大成功,讓他自己有了很大的自信,這份自信也使得很多導演願意相信他,如此他便能夠放膽得去做一些創造了。從一開始就願意接下紅葉傳奇的案子,那份勇氣也造就了他今日得不凡,陳老師不只把剪接當作工作而是當作藝術創作,他不願意流入匠的窠臼而進行創作,固他是名副其實的剪接師。有同學提到,有些電影若不是陳博文剪接的,那他還會那麼好看嗎?現在我可以肯定的說答案是否定的!


senaess10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說導演是軟體,那麼硬體就是在說剪接師了,如何將設計好的劇情腳本氣氛,完整的表現出來,這就是剪接師的工作。

我去找的片子是松鼠自殺事件,因為我覺得這個影片結合了剪接師的精隨,要如何利用普通的在地經驗去作出一部充滿異國風味,夾雜濃厚感情的影片時,卻又不失去表達導演想法的機會,似懂非懂,每次片段多看一次就會多一個想法,或許剪接師的功能之一就是把導演的想法蘊藏在整部電影之中,一個畫面的轉移,一個切割,一聲巨響,可能都有他所想要表達的東西,並且將觀眾更加帶入劇情之中,當然,剪接師也有他們的困難,要如何在不流失精隨之下,去修剪,在導演或是編劇中,看似完美的母片,每一刀每一剪,都必須經過細心思考與抉擇,對於有些人也許來說真的太過於困難了,所以就跟陳博文師父所說的一樣,用生命經驗當作剪刀去修剪,讓自己身歷其境,如此一來,就算不精心設計,每一刀每一剪,都將會是最自然的感情流露。

W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流的攝影師,在獨有的構圖、光線、角度之下而拍攝出無可挑剔的照片。我想,剪接師與電影的關係也是如此吧?導演就像是佈景者,提供照片中地人事物的相對關係以及外表;剪接師則賦予整幅圖象一種屬於他以及導演希望的生命力。

拍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都以為導演是電影的創造者,電影中的一切皆是從導演腦中所編織出來,但其實不然,導演充其量只給了電影一副「軀殼」,而真正給了電影生命讓它活起來的,則是居於幕後的「剪接師」。

        剪接師的工作可以說很簡單,只要將導演拍攝完的原始素材依照劇情要求修剪成可供觀眾欣賞的影片段落即可,不過這對陳師傅來說只是一般的剪接師,大部分具有相關職業技巧的人都能輕易完成。但真正的「剪接師」-對陳師傅來說,不應該只侷限在電影的「剪接」上,而是要具備「創作」的能力,因為電影的媒材是死的,唯有特過剪接師的巧手賦予它意義、給予它象徵,它才能展現出它的內涵、傳達出它的價值,才能讓電影真正「活」起來,這時候剪接師就扮演了類似造物者的腳色,他不只操弄電影的外表(表現手法)、也是控制電影的內在(價值觀念),所以一部電影或許只能有一段素材,卻可以擁有無限多種可能的意涵,這也是剪接工作令陳師傅深深著迷的地方。

evolv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松鼠自殺事件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夾雜著多國的語言,場景跨越都會與異國沙漠,還有似真似假的劇情。可能是有日語西班牙語、英語以及陌生的風景的關係,讓整部片充滿異國風情。在後來得知整部電影都是在台灣拍攝的時候,真的十分驚訝,也不得不欽佩本片的工作者在氣氛營造上的功力。對本片其實沒有看得很明白,一些違反常理或是荒謬的劇情讓人覺得好像在開玩笑的同時,確實又有想要表達什麼給觀者的那種感覺。讓看完電影的我心中留下一些在幹嘛阿的疑問,會想在再好好看過一遍。這樣複雜交錯的劇情肯定是對剪接師功力的考驗。

 

leo7912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說楊德昌導演是用電影來說故事的人,那麼陳博文師傅就是製作故事的人。人生如戲,每一部上演著人生的電影,該怎麼呈現給大眾,該用什麼音樂背景來配合,不同的剪接又會呈現出什麼不同的詮釋角度,這全都要經剪接師製作的。每一個人都是故事中的主角,無論是悲劇或者喜劇,都經由剪接師的手,將其生命經歷賦予該有的價值。於是,一名偉大的剪接師成了製作故事的人,用其獨到的眼光和熟練的手法,讓影片生動地呈之於觀眾。這不禁令我想起《剪刀手愛德華》裡愛德華的那雙剪刀手。或許陳博文師傅用著一雙隱形的剪刀手,讓他將剪接的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陳博文師傅剪接過不少的影片,其中我最情有獨鍾的是《跳舞時代》。第一次觀看跳舞時代,是在《台灣文化史》課上,當時的我對影片剪接毫無關注,只記得《跳舞時代》的情節和音樂都讓我融入其境,久久不能自已。不久後,看到清大四處都是陳博文師傅的海報,才猛然想起當時看《跳舞時代》時,陳博文這個名字曾經出現在我的眼前。

薇吉诃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剪接師,我一直以為這個工作是一個不太有內容的工作,劇情理應是編劇和導演決定,所以剪出來的影片應該也必須和一開始設定好的內容相符合,那這樣應該就沒有什麼了吧?但我聽完陳師傅演講後我就發現我大錯特錯,一流的剪接師可以賦予影片另一種生命力,不只符合劇情,更可以正確帶領觀眾進入影片的情緒。

在這一系列的影展中,我所選看得是「紅葉傳奇」,這不是一部劇情片,而是紀錄片,紀錄片給人的感覺通常是沉悶、情緒總是片片段段不連續,但紅葉傳奇經過陳師傅的剪接後變得讓電影的情緒是連接有延續的,並不是單純的只是到處訪問當事者,穿插一些過去的影像來對比現在他們的處境,讓人更深刻得體會這中間的落差,過去的那種榮耀變成現在無人問津的工人,影片中不時看到的楓葉落下的畫面,象徵著他們的隕落,不知流向何方,紀錄片本來是沒有這個畫面的,但陳師傅幫它加入了這個畫面,讓觀眾的情緒可以持續,讓人更進入這一整個情境而不是突然的就又跳到了下一位受訪者,這就是剪接師厲害之處,誰說紀錄不需要剪接師,就是紀錄片更需要好的剪接,紀錄片的目的應該是希望可以把事件的事實與原貌傳達給觀眾,剪接師的功能就是讓觀賞者更容易的看懂影片並進一步的感動觀眾,我想這就是剪接師很重要的原因吧!

purplely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博文影展賞析

 

阿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剪接師的工作,就是替電影做包裝。」陳師傅演講時,對於電影剪接工作的這句說明,讓我印象深刻。

       一部賣座電影的焦點,總是在導演或是演員的身上,卻很少人注意到像是剪接師這種幕後的工作者,原因不難想像,一般人在看電影時,最直接接觸到的,是電影呈現的畫面手法,和電影中人物的演技。但這種現象,是不是也和剪接師的工作性質有關?

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是關於一座島嶼,一座有著說不完的故事的島嶼。島嶼上的松鼠等在人跡罕至的沙漠 (就如同松鼠出現在沙漠中,整部電影其實帶著荒謬感,虛實交織,不只主角分不清真假,連看著整部電影的觀眾也彷彿墜五里霧中),一有車子經過就衝出來自殺,連松鼠都想自殺。就像片中主角所感受到的,這是一座帶有意志要走向死亡的島嶼。故事中的人物圍繞在一對男女身上,他們是情侶?是外遇對象?或者只是旅途上的偶然?一切身分不明。這是一部在講意識形態的電影,講感情,講遺忘,還有欺騙,和死亡……

      陳博文師傅說,講意識形態的電影不好剪,聽了陳博文詩師傅介紹剪接大概是怎麼一回事以後,我猜想如果沒有經過剪接,這部電影的原型應該是非常繁複的材料,因為企圖心很大,什麼都想講,什麼都不願意放棄,因此抓不出一個主題。

viator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剪接師,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在一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遠不及導演來的重要,但就如陳博文師傅所講的,剪接師就好比「第二個導演」一般,他掌管了整個劇情的節奏,藉由各種剪接的技巧與手法,賦予每一個畫面素材深度與靈魂,再搭配音樂的襯托,完整的傳達劇情的內容與意境,若沒有這些剪接師的詮釋,恐怕要將導演及電影的理念傳達給觀眾,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剪接師的工作不重要嗎?這答案絕對是否定的,觀眾到了電影院欣賞一部電影,最直接接觸到的便是呈現在眼前的影像,而剪接師也是最直接處理這所有影像的幕後工作人員之一,光就這一點,剪接師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就已經不容質疑了。考慮到同樣一堆影像材料,好的剪接師就像在譜一首明快流暢的好曲子,讓觀眾在身心舒暢之餘,徹底感受到影像中隱藏的故事;不好的剪接師,也許就只是搞亂了一本書的書頁次序,除了讓人讀起來痛苦難耐,對書中的內容更是無從了解。剪接師的好與壞,著實左右了一部電影的成敗。

謝家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剪接師,對一個對電影沒有研究的人來說,是十分神秘的一個職業。而很幸運的能有這一系列陳博文師傅的講座,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剪接師的真面目。

        一般人對剪接師的印象可能很刻板,甚至會覺得剪接是沒有創意的一件工作。就像我在參加講座之前,我一直無知的以為剪接師的工作只是單純的將導演完成的作品剪接為一部完整的電影。殊不知在完整的背後,原來蘊藏那麼多的學問:一方面剪接師像是一個把關者的角色,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修飾掉沒拍好的鏡頭,細節,讓觀眾可以看得懂;一方面剪接師需要具備很敏銳的電影感:要如何把導演想傳達的意念傳達給觀眾?還有究竟要如何把最原始的素材,剪成一部有節奏感,不會讓觀眾覺得無趣的好電影?而陳博文師傅也在座談會中舉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例如同樣是跳舞,不一樣的剪接手法,就能營造出完全不同的節奏感,甚至是讓不會跳舞的人,看起來像是會跳舞;陳師傅也提到電影的蒙太奇:同樣的影像,因為剪輯出現順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意義:有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從房子走出來,接下來各做相同的動作,但若是用不一樣的順序去安排兩人的動作,給觀眾的感覺也大不相同。

ILLUMINATI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在課堂上提起剪接師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對它的了解是幾乎趨近於零的。但在這一系列的影展及座談,讓我對這一份工作及剪接師陳博文有了更多的了解。


li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是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博文。機緣讓讀藝專廣電科的他,一腳踏入電影圈。轉折-副導演的下一步就是導演,他卻轉朝剪接師之路邁進。在30 年中,從他手中剪接過的電影,超過四百部。

剪接師,其藝術涵養,是能夠展現創造力的關鍵!在陳博文眼裡,創造力分兩種,分別是原創性和再創性。原創,有如剛開採的璞玉;再創,則像是經過琢磨後發出亮眼光澤的寶石。而剪接師相對於導演,有一種工作上的特質,最是吸引陳博文。這特質就是,其的工作,「可以不受別人的影響,完全自己掌握」!陳博文認為,一位專業的電影剪接師,需要兼顧的元素「結構思考、影像本身,以及故事內容」。

大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n 03 Fri 2011 13:02
  • 夜奔

 

在聽完陳師傅的演講後,確定了一件事我不適合當剪接師(~)

大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