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看電影

目前分類:«一年之初»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部整體來說並不錯綜複雜的故事架構,在《一年之初》中,在短短二十四小時左右的故事裡,卻細劃分為五個故事,從不同的角色、角度和時間點的切入,讓觀看著從原本的霧裡看花到逐漸地撥雲見日。很厲害的地方是時間上的排序,場景一開始便是從第二天,即1月1日的拍片現場說起,而第二個故事又跳至前一天的12月31日跨年夜,看似毫無章法的順序內容,卻是一步一步地暗地裡埋下無數顆等待引爆的串聯內容。很有趣的是,五個故事相互間的關聯,從一開始的毫無關係,到最後的環環相扣,不得不為整個電影的敘事方式拍手叫好。故事內容與其說是劇情片,不如說更像是一種精神涵義上的寄託,有太多過於超脫現實的不切實際,不免讓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多線的故事敘述手法,跳脫來看其實有許多點上的連結有些太過於牽強。第一個小胖片場中一戲和第二個定安追求身份一段,都像是二個可以獨立成劇的故事。整個故事的構圖,於一開始的半個多小時並沒有辦法做一個很清晰的建立。反而是後面三個故事,較像是緊緊相關的一個綜合體,拿出來獨立成章,卻又稍嫌奇怪。立翔導演、黑幫老大、耗子一行人,更像是整個故事的主幹,這樣看來,前面兩段的故事如同小插曲般,看起來便可有可無了。也許電影中,每一個人物,每個人發生的事,都有一個延伸的涵義,但卻又不那麼鮮明,不切於實際上的經驗。如第四段的公路、月球的對話。到最後突然的心態一轉,而改變原本的悲劇,不免讓人看了不自在而感到十分突兀。不如第一和第二段的敘事手法,小胖工作中的一些動作,讓我們知道其追求的夢想。而定安勇敢追求屬於自己的所有,更能讓觀眾簡單的了解。而非是如第四段奇特的對話方式,反而更摸不著邊際,且少了許多想像的空間。虛幻的事故,迷濛場景內容,也許是許多人一開始沒有辦法接受的主因吧。

YuH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年之初》裡,人物涵蓋了黑道老大、導演、從泰北來台灣混的兄弟、聽障的女子、地下黑市大盤毒販、拍片現場的場務小弟,每一個都面臨著不同的困境。他們到底在追求些甚麼? 一個多線敘事的電影,由五組不同的人物故事組構而成,發生在短短的兩天內:1231跨年夜,11一年之初。

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一年之初)這部電影是在一年多前,當時還沒修臺灣電影賞析這門課,也還不了解剪接師的重要,那時看這部電影,如同《(一年之初)觀後感》這篇作者一開始的感覺一樣,只覺得劇情有些不切實際,虛虛實實互相穿插,最後蝴蝶和導演的那段跨越過去和現在的界線,甚至到了月球的劇情更是有些過於誇張。直到聽完陳博文師傅的演講,對於剪接有初的認識,在影展中再次觀看這部電影,才發現了許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再看看幾個同學寫的文章,更是深有共鳴。

k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演講之前,對「剪接」這個名詞其實沒有多大概念,覺得充其量就是把電影不必要的地方剪掉,留下要呈現給觀眾的部分罷了。但隨著演講進行,漸漸地我對「剪接」這個名詞有進一步的認知,了解他在電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陳師傅簡短的幾句話就把「剪接」這個名詞解釋得很清楚--「『剪接』應該說成『剪輯』,就是『剪』加『編輯』……所以音樂、美術等藝術修養對一個剪接師來說都是必要的。……」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當一個剪接師有多麼的不容易,剪接師雖然不像導演般光鮮亮麗,但透過剪接的手法,即使是換個角度的畫面、甚至是多在同一個畫面停留幾秒鐘等等看似極細微的改變,竟可使一部電影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向,我想這大概就是剪接的魅力所在吧!另外陳師傅對剪接工作的堅持與熱愛著實令我十分佩服。剪接超過一百五十部電影,勇於嘗試新的風格,這麼多年來依然樂此不疲,可謂台灣電影界的典範之一。

     接著欣賞陳博文的作品《一年之初》,由新銳導演鄭有傑執導,曾獲2006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觀眾票選獎。2006入選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釜山影展、東京影展、希臘雅典國際影展、溫哥華影展。 而陳博文也以此部電影獲得第43屆金馬獎最佳剪輯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真的,第一次看這部片,覺得一點都不好看,可是在看完許多人的電影評論之後,又再回過頭去細細品味,就有股回甘的感覺,而且導演所要傳達的內容,也是越來越明朗且發人省思,多看幾次,許多疑問馬上迎刃而解。

該片的導演鄭有傑利用罕見的多線敘事手法,將五則有一定深度,且可各自發展成獨立故事的片段串連起來,並且在最後推翻五則故事的原先結局,將所有故事的結局在此部片的最終揭示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此做法跟本片的英文片名「Do over」是有所呼應的,事情的轉捩點,在於第五則故事當中,蝴蝶希望導演重拍一個快樂的結局,此舉讓所有人在最後都得到了幸福,就連導演自身也得到了救贖。鄭有傑在片中寄託了許多涵義,第一段小胖跟Fifi那一段,說明小人物的夢想,在最後重拍之後,有了個令人期待的結局;第二段為定安跟小高追尋身分認同的故事,定安也在最後得到了好的結局;第三段的耗子、小惠段,是整部片中最迷濛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原先他們是不確定自己到底要什麼而迷濛,但最終他們兩人也得到了快樂;第四段的黑道大哥和第五段的導演跟蝴蝶,最後都因為蝴蝶改變了導演的決定,因此故事得到了快樂的收束,並且蝴蝶也等到了她所要等的人,每個片段都各有其問題的衝突點,但都在最後重拍得到了改變,雖說這些故事都有所連結,但我總覺得耗子跟小惠以及導演跟蝴蝶的戲分較為吃重,小胖跟定安這兩段都跟主劇情稍嫌薄弱,但卻都有各自所蘊含的意思;相比之下,黑道大哥段的角色並不鮮明,但卻又缺他不可。簡言之,這齣戲壓縮了許多人物和故事成一則大故事,雖說這種敘事手法極為巧妙,但卻使得有些事交代的含糊不清且迷濛,這就是本片的缺點,也正是有些觀眾難以接受的主要原因。

cathy512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年之初」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有五組不同的人的視點交錯而成,乍看之下似乎毫無關聯,但卻又緊緊相扣,將人們在1231晚上到11這一天所發生的事件串連在一起, 讓觀眾一窺整件事的完整面貌。這一部電影有趣的地方是,當觀眾在前四組人馬的視點中觀看到整件事的面貌後,最終的主角,因為痛苦而自殺的立翔和蝴蝶,卻在將原先拍攝好的電影底片燒掉之後決定重新開始。立翔與蝴蝶約定,電影要以喜劇收場,這邊用了電影畫面像被燒掉的底片一樣被燒毀,而立翔和蝴蝶的命運也大扭轉,最後電影中的五組人馬都獲得了幸福。

除了故事的特殊性,我相信陳博文師傅的剪接手法也使這部電影更加出色。第一組主角小胖,在祈禱時間暫停時,時鐘與小胖之間的切換;第二組主角在想像心儀的收費亭小姐遲到的那五分鐘理所作的事,片段想像畫面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被串連在一起,沒有突兀或怪異的地方;第三組主角在嗑藥之後所經歷的事,幻覺和現實的交織,在穿越山洞時黑暗快速往後移動,出現光亮的出口,穿越黑暗的速度感;最後一組的主角最為特殊,運用的手法看起來就像在觀看電影拍攝過程一樣,立翔在夜總會中,穿插的電影劇本以及立翔的動作,給人一種紙上的故事被影像化的感覺;以及之後立翔和蝴蝶將拍攝好的電影底片燒掉時,電影畫面立時像那些底片一樣被燒光,燒掉之後重新開始,故事的結局也因此改變。

Tan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之初》是一部很考驗剪接師功力的電影,循環拼貼的敘事手法、多組人物焦點和時空的不斷切換使得影片的場景需要不斷變化,鏡頭與鏡頭之間如何完美地銜接成了非常重要的問題。當然,對於陳博文師傅這樣的大師來說,或許這並非一次很大的挑戰,只是給了他更多創造的機會,我不確定在那些拖長的火車聲、夜幕下的城市全景和快速移動的街景中有多少來自陳師傅的創意,但想必存在不少吧。

那天聽陳師傅的講座,實在是收穫很多,如何從生活經驗中發現電影的穿幫鏡頭、如何把平凡無奇的人物變為一代大俠、如何使音樂與畫面結合得更好、如何將兩段故事融合成一個等等,都既有趣又有啓發,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卻是最後那用同樣的素材剪接出的完全不同的故事。在被三個完全不同的片段創意震撼之後,我又回過頭想起了《一年之初》,這樣一個充滿複雜連結的故事,如果換一個人來剪接,會不會就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故事?小惠和耗子在夢與現實之間的尋找是否可能完全是一場夢?蝴蝶與立翔之間有沒有可能只是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時間是否可能不再交錯而是線性展開的?如果這樣,那麼這跨年的24小時又會變成什麽樣呢?這五組人物的命運又會變得怎麼樣呢?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想像,但剪接的魅力也由此可見,它完全可以把導演所給的固定的故事變得奇幻而充滿創意,就像魔法一樣。

lovelight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