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看電影

目前分類:台灣電影是什麼 (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現代人提到看電影,似乎大多是休閒娛樂的代名詞,但其實電影這種藝術,在文化傳播的層面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人們經常就在輕鬆娛樂之間接收了許多文化訊息或是特定風俗文化所發展出的特定的價值觀。所以,我認為一部電影是否可被歸類為台灣電影的最關鍵因素,在於電影中所呈現出的文化信息,也就是電影內容所關注的主題,必須是與台灣的地理空間、歷史時空、公民社會、種族群落等等息息相關的議題。至於其他可能影響電影被歸類的因素,如發行公司、製作人、編劇、導演、主演、發聲語言等等,其實也都是電影內涵的影響因子,這些因子共同決定電影所能呈現的主題是否體現了台灣文化,於是可稱作台灣電影,所以它們其實都不是最決定性的因素。舉例來說,台灣本土的發行公司不見得能夠支持台灣電影以任何手法確切表達台灣這個島國的文化內涵,可能會受國家政策、商業考量,或是任何其他可能的因素影響;製作人、編導、主演屬於台灣國籍也不一定代表這樣的工作團隊就最熟知台灣的風土民情,就最能夠將台灣的文化風貌呈現得最貼切,因為人會受生活空間與歷史時間的侷限,比較決定性的還是工作團隊的生命經驗與生活閱歷以及其所專精和關注的領域,不過國籍的確仍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另外,發聲語言也是端看電影主題發生於什麼樣的時空吧!不一定是本國語言就能最貼切的詮釋每部電影所關注的議題,畢竟台灣是個多元族群的國家,歷史淵源又錯綜複雜。綜觀以上,最關鍵的因素應該就是電影中所顯現的文化了。

        如果直觀一點去看電影如何被歸類,這點也沒有什麼不對,反而是更顯而易見的。每當我們說哪部電影應是印度電影,哪部電影應是美國電影,哪部電影應是英國電影等等,不大多是在乍看之下被某種強烈鮮明的文化刺激到感官所作的直覺反應嗎?

chin1992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像有人問說"新竹的特產"是什麼一樣  對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可能是 米粉 貢丸 肉丸 豆干 竹塹餅 水蒸蛋糕 之類的等等 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時間 對於相同的"台灣電影" 的定義可能就大不相同, 在上這門課之前 我根本不認識台灣電影 也沒有在看台灣電影 我對台灣電影 的認知 就只有停留在 高中時跟同學無聊一起"路過"新竹市文化局的 影像博物館而已 那就是台灣電影的意義 在我高中時去影像博物館的記憶之中 台灣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老舊而且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過時的機器 奇怪的拍攝畫質 幾乎沒有什麼的電影特效 呆板的台詞 以及不太精湛的演技 那時候我記得好像花了二十元進去看了一部電影 但是好像五分鐘就尿遁跑走了 這時的台灣電影對於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大一的時候開始學習攝影的技術 慢慢發現 很多很多拍照的技巧 並不向他們看起來一樣理所當然 很多時候會有感嘆 一些景 是無法單單用相機去紀錄的 或許是我的經驗與技術 還不足以保留那畫面。 在某一天的下午 又很巧的路過了 新竹文化局的影像博物館 看到門口那兩台1950年代的碳棒放映機 我又再次走了進去 再次花了二十元 看了一部電影 但這次對我來說 台灣電影 有著熟練地取景與搭景的技巧 配上那個時代的東西 那個時代的文化 有特別的味道 這時對我來說 台灣電影 不是演員 不是地點 不是故事 而是文化的傳承與紀錄 這部電影有著台灣的文化 台灣的氣息 傳承著台灣的特色與精神 我想這就是台灣電影的定義了。


W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台灣電影?嚴格說起來,我認為電影裏頭的各種不可或缺因素包含人、事、時、地、物等都是來

自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才能被稱為台灣電影。早期的台灣電影較多是以民情風俗或歷史故事為主題,

大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灣的電影,就像是沙漠中的小花,很美、很精緻,但是開在沙漠中。而若是把這朵來自沙漠的小花放到花店的櫥窗中,與旁邊朵朵盛開、明艷嬌媚的大花相比,小花也一點都不遜色。--來自參加杜篤之先生的座談會時所作的筆記。 

什麼是台灣電影?我的答案從台灣電影的背景與特色出發。我很同意前面某位同學的觀點:台灣電影的定義隨著時間在走。既然完全同意人家的觀點了,就沒必要把一樣的話重說一遍,所以就換個角度回答同一個問題。

kos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什麼是台灣電影?」看似簡單明瞭的問題,卻讓我思索半天也無法給定一個完整的答案。

在選上這堂台灣電影賞析課以前,我對台灣電影這個名詞的定義應該只是台灣人所拍的電影,或是在台灣所拍攝的電影。從沒想過要深入得去探究其真正的界定條件。

徐漫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金、演員、導演、拍攝地點,坊間或官方或許有很多關於台灣電影的定義和見解,每個人也都有他詮釋的角度,之於我,我認為既然是「台灣」電影,就應該具有台灣的元素,台灣的文化。風俗、生活、脈動,不一定只是台灣的鄉土味,本土、農村、或台語,海角七號、艋舺,雞牌英雄;也可以是都會、青春,九降風、聽說、一頁台北。就像我們對美國電影的印象大都來自好萊嗚,但好來嗚拍的都是「美國」電影嗎?好來嗚是個美國電影工廠,但我認為並不能代表「美國」電影,各個地方國家的電影應包含她的內涵特色。


ext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如何定義台灣電影,「必須是台灣導演執導」,「必須是台灣演員主演」,「演的題材背景必須是台灣故事」……等等,眾說紛紜,以下就我的看法提出一點見解。

如果以「台灣導演執導」作為分別依據,那麼李安導演紅極一時的「斷背山」,按分類就是台灣電影;馬來西亞籍的蔡明亮導演鏡下的「天邊一朵雲」就該歸類為外國電影,所以我想很明顯的這不是一個好的分類標準。

kb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雖然新聞局有明文規定台灣電影的定義,但是我認為什麼是台灣電影是很主觀的。不同的人或是為了不同的目的,這樣的問題應該會有不同的答案。初次接觸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試著找到一個肯定的答案。像是,要有台灣的導演演員或是要說台灣的故事或是透過在地的觀點來表現。但是仔細想想似乎沒有一個定義能夠說服所有人。而且我們可能會因為一部電影得了獎而承認他是台灣電影,行政機關也可能在要提供經費補助的時候質疑一部電影要歸類為台灣電影的正當性。若是將來台灣拍了一部發生在太空的科幻片還能稱做是台灣電影嗎?或是一部沒有演員的動畫片又該如何歸類?因此我覺得,要是換個角度,用單純欣賞的角度來看電影,好不好看或許就比這一部電影被歸類在哪一種電影重要得多了。


leo7912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ator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老師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對台灣電影的印象是必須表現在地文化或鄉土民情才算是台灣電影(如悲情城市、海角七號),就像美國牛仔文化那般。但是仔細思索,卻又似乎不是如此,龍門客棧算不算台灣電影?或者魔戒算不算美國電影?在這樣的反思之下,前面只以題材內容來分類就顯得太狹隘了。

搜尋了一下官方對台灣電影的定義:是以台灣演員所占比例、導演、取景、或後製人員來作為分類。對台灣這種稅金常被浪費而大多數民眾又不懂藝術的國家來說,上面這種制式的定義可能是必要的,加之我們的媒體總是特別喜歡把各種無價的藝術品放在菜市場中品頭論足。

拍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馬來西亞長大的我對於電影的第一個刻板印象,即被灌輸了對電影的特定“概念”就是以本土為主體的影片,比如拍攝的故事或場景是有關於本土的文化習俗,在語言運用上也是以本土語言為中心,編劇和導演等皆為國人。

      但深入思考,又會引發很多自相矛盾的想法,比如說倘若一個外國人來拍本土的原住民文化和習俗,整個主題和思想都將焦點集中在本土上,這算不算是本土電影?換個角度看,倘若該外國編劇或導演有意將本土的民俗文化的氛圍傳達給他們國家的人,從中讓他們感受到多民族國家的氛圍,這又是否能當成是本土的電影?

薇吉诃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電影是什麽?我在網上找了它的定義:台湾电影乃指台灣地區人民在台灣設立公司製作、編、導、主演,以普通話為發音之電影片。

我以前沒看過台灣電影。所以,對這個問題我只能跟韓國電影聯繫來說。我認為,韓國電影是:有一位導演(無論國籍),他以韓國為背景而講述韓國本地故事的電影。因此,換角度來說,台灣電影,就是以台灣為背景的,講述台灣本土故事的,具有台灣風趣的電影。而導演和演員不可能是判斷是否台灣電影的因素,而是製造藝術的人。他們只不過是為創造藝術被利用的工具。既然已經完成拍一部完整的電影,那麼主要的就是最後的結晶---電影。

yes8906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到台灣電影,他沒有好萊塢電影般的雄厚資金燈光動畫效果、強大的卡司陣容等等。但他有的是:只屬於台灣人的共同記憶。

    創下票房紀錄的《海角七號》,道出了台灣人對夢想的堅持,還有舊時代的歷史記憶。《艋舺》展現了舊時台灣的文化特色。追溯到更早的《小城故事》《養鴨人家》《龍門客棧》等,即使時至今日,我們看了都不禁發出會心一笑。而這一笑背後的意涵,正是那屬於台灣人的共同記憶:那複雜的歷史背景,壓迫的政治環境,貧困的生活,到今日繁榮進步,自由富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摩了一些其他同學的想法後,我著實認同"台灣電影"是個難以定義的名詞。

新聞局所訂定的條文中說明到:"只要導演符合中華民國籍和演員、相關工作人員達到比例,即可以稱作是國片。"

amazing30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台灣的電影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時期,也正是此時期,開始引進一些歐美的技術、制度,也為台灣電影的開端打下一個好的基礎。此時的電影類型不多,大部分具政治宣傳的特色,因此並沒任何界定上的問題。

要說台灣電影界定上的困難,大約產生在60~70年代之後,在李行、白景瑞、胡金銓等導演和電影公司的支持下,拍攝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電影,其中有些電影的演員並非台灣人,劇情上也跟台灣摸不著邊,語言上更是沒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因此這種電影的界定也就相當模糊。

cathy512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台灣電影?

當問出什麼是台灣電影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問題的反面,那就是:什麼不是台灣電影?

Fair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課堂上老師問我們甚麼是台灣電影。

是台灣導演拍的電影嗎?

林郁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早在十八世紀末,第一部電影終於面世,隨著時間的改變,電影不僅成為一種可提供娛樂的工具,也是一種視覺藝術。雖然電影的類別有很多,但是我們如何去定義一個地區的電影呢?

  說到台灣電影,第一個從我腦海中浮現的,便是它的拍攝場景及它的內容,沒錯,要拍攝一部所謂的台灣電影,少不了其拍攝背景。如果再深入探討,我相信還要能夠展現其獨特的台灣特色及它的文化,也就是說要有一種本土味。

笨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台灣電影?其實這種分類電影的方式有時候很難去做區別,不像是一般喜劇、動作、愛情片等劇情性質分類,有個很明確的劇情走向類型。最直接的定義是一部演譯與詮釋台灣人民或土地生命經驗的故事,可能是我們熟知的生活習慣、環境、人們,反映出台灣在那個時空下的社會型態與風俗民情等。在我看來,一部能夠被稱為台灣電影,並不能用導演抑或是演員等來定義,而與故事發生的地點更不會只是侷限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只能說,當大部分的電影組成元素是很容易直接與台灣做為聯想時,我們是可以稱之為台灣電影。舉幾個例子來說,李安導演導的斷背山,導演雖然是台灣人,但我們是不會稱之為台灣電影;而一部說著外國人來台生活的故事,我們也許會稱之為台灣電影;相對的,描述台灣人在國外的僑旅生活,或許能說是台灣電影。

      總而言之,無論資金、導演、劇組演員、劇本內容等,當與台灣的人、事、地連結的多寡,也許是我們區別是否為台灣電影的指標。這是一個很模糊的定義,並不能很明確地劃出楚河漢界。也許正因為如此難以區別,電影藝術的發展才能如此多元。當一部好的電影,能夠讓生等在台灣這塊土塊上的我們如此熟悉親切時,稱之為台灣電影又有何不可呢?

YuHs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