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兒子的大玩偶事改編自黃春明的小說,故事內容描述著一位父親坤樹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扮成小丑來賺錢以維持家裡的生活開銷。但是在賺錢的過程中他不斷遭到冷嘲熱諷,更甚至他兒子因為沒看過爸爸卸妝後的樣子而認不得他。整部片充滿著小人物的無奈和困境的寫實風格,也充分反映出民國五十一年台灣的生活困境。本片於1983年由侯孝賢導演製作。

    一開始我還沒看這部影片時候,一度還認為以玩偶為主題能有什麼故事性呢?不過就是個小朋友的玩具罷了,後來才發現原來這玩偶是由人扮演的。劇中的年代約在50至60左右,那時的傳統社會正接受著外來文化的衝擊,坤樹看起來處於無法適應那種衝擊的尷尬交界。小丑的角色藉由民眾、妻子阿珠、親戚、兒子的反應,來表現出坤樹的卑微與尷尬。

    整部片充滿寫實的風格,且電影的畫面雖然因果關係沒有交待的很清楚,但是卻讓我更可以有想像的空間,例如:坤樹與妻子吵架的片段,雖然爭吵之激烈,但是妻子卻不忘泡了坤樹最愛喝的茶以感謝他今天工作之辛勞,可見夫妻間的吵架都是為了彼此的好,他倆感情之好可見一般。中間的遭人冷嘲熱諷,也讓我看出父親為了家庭生計不得不如此的無奈,即時遭到很多人的冷嘲熱諷,他依然堅持且希望家人孩子以後可以過的好,處處令看片人感到心酸。然而最震撼的畫面在最後,坤樹抱起了孩子但是孩子確認不出他,原因竟然是小朋友認不出不是小丑的爸爸,坤樹只好無奈地去化妝。在片尾台詞雖少且只有短短幾秒,但是卻反應出為了生計而工作卻失去的親情,豈不是和現今的竹科工程師相同呢?整部片給我哀傷及無奈的感覺,也讓我更敬佩每個為了家庭而工作的大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naess10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